车前草

浓浓乡情蝉梨茶

发布时间:2023/2/23 11:28:34   点击数:

赖月莲(韶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在客家人的世界里,万物为茶。茶最早普及是因它的药效,茶是客家人治病的良方。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随手一巴拉皆是茶。比如蛇舌草,蒲公英,车前草,凤尾草,苎麻叶,岗捻根……真不要太多太多。它们可以清热去暑,可以医治新生儿黄疸,可以治疗屙呕肚痛,可以壮骨补血……它们纯属野生,篱笆石缝,墙角井沿,溪边圳旁,拔了洗洗,回家放进锅里煮煮,就是一碗茶,完全契合《茶经》卷上的“野者上”的特点。

印象里有一种茶叶,长在深山大树上,那树叫棠梨树。每逢深秋初冬,农作稍闲,客家人都会趁此时节去山上砍柴。当棠梨树上一颗颗黄澄澄圆滚滚的比拇指大些的棠梨在落照下稀稀疏疏的叶子中发出诱人的光时,棠梨叶也到了采摘的时候。经霜后的棠梨,吃起来很甜,很绵。很有“棠梨煎雪”的雅趣吧,但农人是不懂这等雅事的,满足口腹之欲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天赐的美味极好地“医治”了口舌馋虫。然后将树上经霜后风干的棠梨叶用随身的围兜一兜,挂在一担柴后便挑回家。家乡人称棠梨为蝉梨,采摘回来的蝉梨叶用一个埕装了,它便是一家人一年的茶叶。小时候老妈经常用一个大瓦罐煮开水后扔几片下去,茶汤便呈现出黄澄澄的颜色,喝来有股淡淡的甜甜的味道,可润肺止咳,清热解毒,是客家人一天的茶。

这茶,极好地慰藉了劳作者的身心。

夏日田埂,下田的农人,往往肩上的扁担,锄柄上晃悠着的三四节竹子做成的茶筒里,满满一筒蝉梨茶,随着迈向田间的步子发出咣咣当当的声响,伴着老牛哞哞的鸣叫,还有耳畔阵阵蝉鸣,是一曲原野乡间的夏音。于是,田头山间,辛勤劳作的农人,抬头看天时,渴了,顺手取过放在田埂上的竹筒,黄澄澄的蝉梨茶汤便从倾斜的竹筒口沿着唇嘴、顺着喉舌而下,止渴生津,满口茶香。黄澄澄的蝉梨茶,是一上午劳作时极好的解暑、解渴良方。特别是盛暑时节打农忙,打六月,一大家人一早出门拔花生,来到田里,大人快手快脚从田地旁边的竹林里砍下三几支竹竿,绑成一个三脚架,然后拔了一堆花生,将花生苗搭在三脚架上,一个简易的草棚便搭建起来,小孩子坐在凉凉的草棚内摘花生,微风吹来,竹架上挂着的茶筒里,蝉梨茶随着摇晃的茶筒发出轻微的声响,似乎在为劳作者吟唱一曲“加油”的战歌。

后来,走出家乡,乌龙茶、红茶、绿茶、白茶、黑茶、黄茶均有品尝,它们品相不同,口感各异,喝来齿颊生香,余味无穷。但还是忘不了蝉梨茶叶,忘不了儿时老妈煮的蝉梨茶,忘不了痛饮后它带来的甘甜和滋润。当下,耄耋之年的老妈偶尔还是会去集市买一点蝉梨叶,偶尔也泡来喝,喝茶时的老妈,轻松惬意、舒心自在。感觉老妈喝的不是茶,是一种情怀,一种怀乡的情怀,无论岁月多久远都割舍不去的乡土情缘。

如今,故乡已远,长着蝉梨树的那个山头望也望不见。但眷念故土的心却一直跋涉在归途。客家人所秉承的万物为茶的自然健康思想,一直萦绕心头,终生难忘。

(.2.1修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yilun.com/cqczy/547714.html
------分隔线----------------------------